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在超越过程中,人心如同谢林所讲的内感觉,这个内感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生性。
[52]邓之诚辑录:《汪晦翁(士铎)乙丙日记》,第136页。鲁迅在随笔《长城》一文中曾写道:我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。
反观欧洲航海探险家,从当年哥伦布留下的日记和通信,可以看得很清楚,他的探险的动机主要有二:一是传教[77],二是发现黄金,都带有进攻性和侵略性,只是一个是观念层面的,一个是物质层面的罢了。故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(《老子·第八十一章》)。因此,对于儒家而言,所有的一切盖须先行地解决一个应否(亦即是非)的问题,其次才谈得上能否的问题。[100]季康子问政于孔子。[30][美]黄仁宇:《万历十五年》,第165页。
从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治理看,事实上,古代县官们的统治基本上是依靠文教感化,而不是依靠武力镇压。三、为仁由自不由他 关于道德的自足性,在《论语》中载有孔子的一些说法。孔子曰: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。
[113] 费孝通认为: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,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。[14]张载著,章锡琛点校:《横渠易说·下经·大壮》,载《张载集》,北京,中华书局,1978年版,第130页。它还指出:道德仁义,非礼不成。(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三)。
宋儒张载在其《横渠易说》诠释大壮卦爻辞时说:克己反礼,壮莫甚焉,故易于大壮见之。柔者儒字通训,术士则儒字别解。
现在确实没有一点尚武精神,以致国家衰弱。而这也正是道德的自足性的诉求。孔子主张统治者当以自身的道德感召力去进行治理,例如《孟子》引孔子云:仁不可为众也。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:‘信乎,夫子不言,不笑,不取乎?公明贾对曰:‘以告者过也,夫子时然后言,人不厌其言。
[79]世界史资料丛刊初集编辑委员会编:《中世纪晚期的西欧》,第24页。钱穆就曾指出:帝国主义这个名词原起于西方,中国则向来没有。中国人完全缺乏欧洲人那种力求扩张的强烈欲望,这一事实就使两者的成果大不一样。马克思把康德作为道德之基础的善良意志的软弱性,归结为当时德国市民阶层的软弱性的表现。
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(《老子·第六十六章》)。所以,对于颜回的早亡,孔子是悲痛欲绝。
孔子说:听讼,吾犹人也,必也使无讼乎。[②]章太炎:《国故论衡》,载刘梦溪主编:《中国现代学术经典·章太炎卷》,石家庄,河北教育出版社,1996年版,第99页。
其次,他提倡一种内省和检讨的态度。神圣的不知足是一切革新一切进化的动力[97]。柔是表面上弱,其实是强,它是一种韧性的力量。儒的本义为柔,而《老子》书中的教义正是一种‘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。孙中山认为:东方的文化是王道,西方的文化是霸道。齐景公同伯夷、叔齐相较,不难分出高下。
子曰:‘其然?岂其然乎?(《论语·宪问》)这里的关键是义然后取。[123]据詹剑峰考证,此段话出处甚多,除了《孔子家语》外,还包括《荀子·宥坐》《大戴礼记·劝学》《说苑·杂言》等皆载之,唯文字差异颇大(参见詹剑峰:《孔、老思想的关系试探》,载《中国哲学》第11辑,北京,人民出版社,1984年版,第27页)。
子曰:‘能以礼让为国乎,何有?不能以礼让为国,如礼何?(《论语·里仁》)钱穆对此章的解读是:礼必兼双方,又必外敬而内和。[61][美]余英时:《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——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总论》,甘阳主编:《文化:中国与世界》第1辑,北京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1987年版,第49页。
[21][法]佩雷菲特:《停滞的帝国——两个世界的撞击》,王国卿等译,北京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1993年版,第162页。[105]这同古希腊城邦的情形异乎其趣。
做当做之事,方为君子。瓦德西把中国人所以缺乏尚武精神,归结为持久的和平。然而,以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传统文化就迥然不同了。中国此下的政府,便全依此种意义与规模而演进。
他举例说:对于受现代学术规范训练的我而言,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是儒家,又是马列信徒。可以说,这是儒家乃至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主线。
这种方法,可以使人宠辱不惊、进退有度。[110]转引自[苏]敦尼克等主编:《哲学史》(第3卷下册),齐力译,北京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1963年版,第569页。
虽然第三种动机具有理想主义的美德,并激励了许多英雄,但这三种人——军人、商人、传教士都是强迫世界采纳我们的文化,或多或少抱有强硬的态度。斯塔夫里阿诺斯说:中国人与欧洲人对他们周围世界的态度截然不同。
‘利仁即认为行仁有利而实行仁。这种分歧毕竟只是于次一个层面上发生的,它并不妨碍儒道两家在最高境界上的根本一致性,即两者都追求自然而然。[125]参见马克思、恩格斯: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,载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》(第3卷),北京,人民出版社,1960年版,第211页。[102]孙中山:《大亚洲主义》,载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:《孙中山全集》(第11卷),北京,中华书局,2006年版,第 407页。
立盐、铁,始张利官以给之,非长策也,故以罢之为便也(桓宽:《盐铁论·本议》)。胡氏指出,儒之柔义,在于‘需字古与‘耎相通。
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子贡曰:‘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?曰:‘去兵。
两种东西联为一气造成了城壁,将人们包围。所以,孔子曰:君子上达,小人下达。
本文地址: http://one.zhutima.com/?id=24
文章来源:天狐定制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2025-04-05 18:10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8:05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7:52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7:26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6:58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6:45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6:16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6:11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5:56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5:48天狐定制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